查看原文
其他

卡车司机成就千亿市值公司?揭开东鹏特饮背后的MOT秘密

彭pp 私域流量观察 2022-10-21


正值饭后,困意袭来,这时候应该去睡一觉。然而,我却条件反射地想起亲爱的霆锋曾经对我说过:累了困了,喝东鹏特饮。
 
走向我爹的车,拿起东鹏特饮,干了。
 
这句话,太洗脑了。说它是继“送礼就送脑白金”之后的第二国民洗脑神句,应该没人反对吧?
 
然而这句洗脑14亿中国人的广告语,却来源于红牛多年前的那句“渴了喝红牛、困了累了更要喝红牛”,东鹏特饮就是改了个顺序。
 
加上二者的包装极其相似,眼力见不好,分分钟认成一家人(味觉不敏感也分不出)。
 
时间再往回拨,追溯到东鹏特饮的产生,还跟红牛有关。
 

霆锋!my love!图源:东鹏特饮

1995年,红牛进入中国市场,爆红速度之快,遍地牛哞哞叫。

当时主营菊花茶、冬瓜茶这类广东人饮料的国营饮料厂东鹏饮料见状,立马跟风推出了同类产品 “东鹏特饮”。

谁知道,东鹏特饮第二年就拿到了广东省的最佳产品奖,有点东西。

可就在2003年红牛成为NBA在中国首个合作伙伴、通过央视转播深入人心的时候,东鹏饮料却因为经营不善走到了破产的边缘...

当时在厂里担任销售总经理的汕尾人林木勤,咬咬牙接手了这盘“赔本生意”,东鹏饮料才不至倒闭。

当然,如果是真“赔”,精于商道的潮汕人怎么会甘当接盘侠。

进入东鹏饮料之前,林木勤曾是华彬红牛代工厂厂长,也就是说,他不仅知道红牛配方,更熟知红牛的渠道、技术、生产、定价、销售、市场等等。

如果林木勤是川懂人格,他肯定就会说一句:没人比我更懂红牛!
图源:网络

红牛代工厂厂长时代,他从市场的反馈中明白红牛(能量饮料)的需求,接下东鹏特饮,有看头。
 
估计也是基于红牛的市场反馈,后来的东鹏特饮干脆直接从原料、包装到Slogan都“借鉴”红牛,直接省掉一大笔市场教育费用,精明。
 
但东鹏特饮的成功,真是因为“足够像红牛”吗?

当然...不是!皮毛简单,血肉艰难。况且中国市场已经有红牛了,不需要另一头牛。
 
更重要的是,红牛的实力,不是彼时(2009年)的东鹏特饮能硬碰的,林木勤也非常有自知之明地知道自己无法与红牛抗衡,所以不存在硬杠的场面。
 
东鹏饮料今年能成为中国能量饮料第一股,全在...在这之前,请先忘记东鹏特饮的跟红牛相似的一切,包括那句“累了困了”。
 
毕竟,“若言琴上有琴声,放在匣中何不鸣?”
 
以下是我喝了三瓶东鹏特饮差点心动过速之后得出来的结论:

1、打破定位困境

2、重构渠道关系

3、MOT极致洞察




01

打破定位困境


东鹏特饮很像红牛,被诟病最多的莫过于“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”,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他都被称之为“山寨红牛”。

尤其是在东鹏特饮刚面世那会——红牛和东鹏特饮,不能说十分相似,只能说是一模一样。
 
就连铺货,东鹏特饮都紧贴着红牛,红牛铺哪,哪就有东鹏。
 
然而华彬红牛创始人严彬当时的口号是“市场无盲点,逢店必进”,全国大大小小商超都要争取将红牛放在货架最明显的位置。
 
结果可想而知,严彬有房地产背景,拿得出2亿做广告,入商超简单,但你东鹏饮料才刚破完产就跟着入商超,这不对劲吧?
 
更不对劲的是,当时的红牛是砸央视砸出来的,消费者认知度极高,跟红牛摆在一起,消费者又怎么会选择山寨货?完全混不下去!
 
后来精明潮汕人林木勤想开了:红牛牛哇,但中国这么大,总有红牛触碰不到或遗漏的市场吧!
 
有的。
 
于是东鹏特饮开始精准对标红牛遗漏的市场。
 
目前东鹏特饮的生产基地,还是以南丰市场为主 图源:东鹏特饮

跟着红牛铺货行不通,就铺红牛不铺的地方。既然一二线城市大小商超被红牛铺完了,那我东鹏就去铺大街小巷里的夫妻小店、社区门店、工业区里的杂货店、加油站等等。当然,还有红牛不屑涉猎的三四线城市。

谁会去这些地方?
 
加班加点赶路的货车司机、工地干体力活的工人、工厂里的厂线工人等等这类蓝领劳动人民聚集的地方,他们的人群特征很明显:需要体力、精神、但没钱...

东鹏的服务也特别到位,用户没钱我改变不了,那我就改变自己——
 
从成本高的三片罐改成了带盖塑料瓶,成本下降了,价格也下调,红牛卖250ml6块,我250ml只卖3块5,价格稳了,人民很喜欢。
 
而且,在攻占市场初期,来自深圳的东鹏饮料选择了东莞为第一落脚点,妙啊!
 
千禧年前后,莞港“前店后厂”模式让东莞的工厂暴增,流水线工人和跑香港深圳的货车司机满大街都是,东鹏这一步,四平八稳。
 
就在东莞这个乡亲邻里都认识的小地方,东鹏特饮年销售达2万箱,2012年销量就突破1亿。
 
迄今为止,三四线城市还是目前东鹏特饮的主要盈利阵地,如2019年,东莞、滁州与南宁三地就贡献了超过公司整体利润的40%。
 
东鹏特饮目前的销量还是以南方为主 图源:东鹏特饮招股书
 
这类渠道和这类人群,很明显就不是20年前的红牛要主攻的那一部分人,更何况250ml6块的定价放到现在都算贵,而红牛20多年来价格波动都不大。
 
有人就说了,红牛也有过免费给出租车司机派红牛来扩大市场的举措!
 
出租车行业现在是夕阳红,然而在二十年前,出租车行业妥妥的朝阳行业,勤快的的士司机月入几千到上万,比当时绝大部分人的收入都要高。

说白了,还是红牛人。

但如若红牛当年要打价格战、占下沉市场,便宜是捡不到了。毕竟各种电视广告砸的钱还等着消费者买单。换句话来说,3块5代表的市场,是东鹏特饮的天下。

除了自身的定位精准,我觉得东鹏特饮可能还要“谢谢”红牛后来的定位模糊——从精准对标脑力劳动者、的士司机等等这些需要耗费精力的群体,到近几年赞助极客运动(玩滑翔伞之类运动的人群),如果是想要打开新的市场,这个举动可以理解,但跟自己原来的受众人群却没有保持沟通,越离越远...

红牛可能忘了自己当年花了多少个亿去打“累了困了”这个卖点了,东鹏特饮:谢谢您。

最后一句话总结东鹏特饮的战略:精准对标...红牛不吃的市场。
 
对自己定位精准是多么重要啊朋友们!


02

重构渠道关系


通过降低自己的定位来获取市场份额,这一基因至今依然留在东鹏的血液。
 
2017年东鹏特饮推出新品500ml金瓶,其他产品的到岸价随之降低,售价大幅降,销量蹭蹭上涨——欸?新产品降价可以拉动销量,没想到老产品降价也能拉动销量?

不管怎样,反正东鹏特饮的渠道是哭得稀里哗啦。

售价本来就不高,现在价格还要降低,那就意味着毛利率更低,以一箱250ml金装为例:进价53±一箱,卖给终端60±,每箱7元左右利润,算下来,难呐。

有终端零售商说:还不如瓶装水的利润高。
 
我寻思着,那渠道商怎么还不撂担子?而且,老产品降价还涉及渠道经销商利益的补偿与协调,东鹏特饮竟还稳如山?渠道商...做善事?

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是因为东鹏业务员多,假设每个渠道每个区域都有东鹏自己人在定点服(安)务(抚)、维护市场,那真的非常稳。
 
毕竟,业内的情况大多数是:有业务员的,不只负责一个产品,如达利园;没有业务员,全是经销商自己的人,不可控,如体制能量。红牛没有业务员,不过是因为人家渠道已经稳定,市场够大。

无论何种方式,爆雷情况都不少见,尤其在价格管控方面,一旦经销商脱轨,小经销还好,大的...后果无法预测。

最惨痛的一个例子——红牛近两年官司打得厉害,全国份额从80%下降到57%,多少个亿啊!渠道不稳定是最大的原因。

东鹏特饮目前的营销组织架构图 图源:东鹏特饮招股书

业务员多是渠道稳的关键?不对劲。

如果真的是以广布业务员来维持渠道稳定,光人工成本就能让东鹏特饮迈不开步子,压力更压在经销上,稳定是不可能稳定了。

既然人海战术不得劲,那就只能借助工具了。

深挖之下,我发现东鹏2015年启动了自建一物一码系统“鹏云风”,东鹏有内部人士表示,“起码领先同行2-3年或3-5年”。

不是夸张,别看我们现在谈一物一码,好像还蛮常态,但时间线回退到2015年,那就是另外的故事了。

一物一码大家应该都不陌生,在东鹏这里也是比较常规的用法:用以规划业务员拜访路线,记录并考核拜访时间、地点以及商品陈列效果,定期记录经销商库存情况,传递销售网点的补货信息等等,相当于直接对B端;而通过开盖扫码的方式,也实现了与C端的链接,直接面对消费者营销。

妙就妙在东鹏特饮在码和扫码激励上的设置

他们总共设计了三个码:箱内设码、瓶身设码,还有一个终端专用码。

扫「箱内码」的人,一般是终端,一扫码,总部即可知道这箱货卖到哪个角落去了,这个角落的动销情况如何,而终端扫码的时候可获得额外的奖励(几块钱不等);

「瓶身码」,一般是消费者扫码,一旦消费者中奖,就涉及兑奖——这时候就需要去扫东鹏给终端店家提供的「终端专用码」,才可兑到相应的奖金。

与此同时,在消费者中奖并兑奖的情况下,终端也会收到东鹏特饮的又一笔额外奖励。光在一个终端码上,就已经涉及三方,东鹏特饮、消费者和终端的数据和互动。

也就是说,三个码,B、C端一手抓。同时!也是最重要的:终端卖家卖一箱东鹏特饮,除了赚饮料本身的钱之外,还有箱内码和终端码的两笔奖励。

这不相当于不断刺激终端:来呀来呀,卖东鹏特饮,有钱赚!

也许你会说,几块钱,不多,格局小了。

格局打开点啊朋友!一箱东鹏特饮赚得不多,但如果周转迅速,量走得快,谁还不喜欢卖得快受欢迎的货了?

在从化的一个小超市,东鹏特饮是作为硬通货存在的...可见受欢迎程度

越卖得快,终端店家的奖励来得越快,赚得越多,也就越愿意卖,越愿意卖,就越把东鹏特饮摆在明显地方,越摆在...良性闭环。

而且听说...支付宝、招行这些大企都会投放东鹏特饮一物一码系统的小程序开屏页,毕竟这个系统目前连接了东鹏特饮全国120万个终端门店!

这么大的用户量,这意味着,广告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 120万个终端每一天的进货情况和消费者情况——东鹏特饮,有数。

东鹏创始人每天回办公室的第一件事,就是看门店小程序的打开率,看看自己的江山。

有打开就意味着门店有进货、有分销。假设打开率70%,天下太平;某个区域打开率低于50%,则说明这区域的经销商可能存在问题,需要立即跟进。

东鹏特饮关于开盖扫码的广告 图源:东鹏特饮

2020年东鹏饮料营收销售额49.59亿,其招股书披露一年广告费用为4亿,但!渠道红包,一年6个亿...

霆锋什么的都是虚的,渠道和消费者好才是真的好!

东鹏近几年砍掉了不少业务人员,对于像广东广西这种成熟市场,一物一码基本上就能帮助东鹏实现对消费者、终端店的激活,也能够借助数据管理营销效率,那么作为中间环节的业务团队...其价值作用,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。

回到我们开头提到的那款导致东鹏特饮全线降价开路的新品大金瓶,2017年上线,2019年成为销量东鹏特饮SKU里的销冠,实际赚多少我们确实不得而知,但从市场的反应看来,卖得好已然说明一切。

况且,在红牛渠道窜货严重、其他功能饮料同行毛利更低的衬托之下,东鹏渠道显得更稳了...
500ml大金瓶2019年实现反超 图源:东鹏特饮招股书

东鹏特饮一物一码做得早,迄今为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产——例如,扫码量累计达到8亿,而他们系统的日活可以去到200万。

数字化这事,果然是越早动身越早受益。

在跟朱建明老师请教东鹏特饮渠道事宜的时候,他还说了一句话让我特别深刻:只见数字化链接却无任何促销政策,这种数字化肯定是不长久的

”谁陪你玩啊!“


03

MOT极致洞察


如果有一个品牌,还没见到面你已经能预想到它的产品效果、使用场景,甚至已经形成记忆,那么这个品牌的成功,就跟糯米鸡一样——“整定”(广州话,意为“注定”)。

 
红牛就是这么一个品牌,特指那一句“困了累了,喝红牛”。
 
当你“困了累了”的时候怎么办?“喝红牛”:提醒你出现困了和累了的状态的时候“喝红牛”就不困了不累。

7个字,用最简练的语言说明产品能为用户解决什么问题/有什么作用,品牌、场景、需求,一应俱全,核心卖点和潜在意思都说清楚了。

当年严彬为了推广红牛,让红牛占据各大卫视的广告时间,“困了累了喝红牛”这句话被广大人民听出了条件反射。
 
红牛之后,不少品牌都开始用这种洗脑模式,不过都是东施效颦不得精髓。

但后来,红牛不知道为什么就改成了“你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”,相信很多人第一次听都无感,甚至一脸懵逼:啥?啥能量?啥想象?超乎谁想象?记忆点糊得一塌糊涂。
 

图源:网络

这时候,东鹏特饮抄作业来了——

“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!
 
刚开始的时候,很多人都非常不习惯且还紧跟着骂一句“抄袭!”,但现在,累了困了,我就只能接上东鹏特饮了。咱消费者记忆力都不太好嘛。
 
这是东鹏特饮的第一个MOT。
 
等等,到底什么是MOT?
 
Moment Of Truth,关键时刻,MOT更完整的表达是“ZMOT”,就是消费者产生购买意向的“第零真实瞬间”(“Zero Moment of Truth”),最早由Google提出。

其后,宝洁在其独自的市场调查中提出,“消费者在看到货架上的商品之后,在最初的3~7秒就能做出购买哪一件商品的决定”。也就是说,商品的配置和陈列等,都是影响消费者做出购买决定瞬间的重要因素。于是,宝洁将此称为“第一真实瞬间”(“First Moment of Truth”)

简单理解,“MOT”就是:用户产生“想要”这个念头的关键时刻。而关键中的关键就是:是什么让用户产生这个念头。

洗脑多年的一句“累了困了”,已经足以让用户在累了困了的时候想起东鹏特饮,在看到东鹏特饮的时候想起累了困了喝它就对了。

我相信,无论红牛还是东鹏特饮,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MOT,都是这一句。
 
然而就是这么正面的一个Moment,红牛说不要就不要了。

不难想象,东鹏特饮乐坏了。
 
紧接着,第二个MOT来了。
 
2009年底,潮汕人林木勤为了跟红牛差异化,价格、渠道、人群到包装都进行了大换血,其中包装——本来跟红牛是亲兄弟,改完之后立马成对家:

从原来的三片罐(易拉罐)换成了PET塑胶瓶包装、带防尘盖。
 
这一换,不得了,用户体验太好了。
 
顾客推荐度排第二,可能输在份额不够多 图源:Chnbrand
一开始,我对东鹏特饮的防尘盖是蛮迷惑的,就那么点量,还要杯子?

于是我尝试着倒在杯子里喝,拇指食指中指一捏、小拇指一翘,晃一晃,啧,82年东鹏特饮内味儿出来了。
 
不对劲。
 
我们卡车司机这么喝那可不得给方向盘洗个360°无死角的澡?抱着求真的心情,我百度一下,网友的回答让我恍然大悟:
 
“中途瞌睡了喝一口,抽根烟提提神,这个透明盖子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,先喝完饮料,再当烟灰缸弹烟灰,瞬间整个人都精神了。”
 
东鹏特饮错误饮用姿势参考

换成塑胶瓶包装后的东鹏特饮,首先解决了罐装饮料的存放痛点,易拉罐,开了就关不了,要么喝完要么撒完;

其次是增加了烟灰缸功能,当然,这是不是东鹏特饮最初的研发依据不知道,但用户都这么说了,那就是了。
 
2009年底,各方面精准对标、各方面差异化之后,瓶装东鹏特饮的销量呈几何数级增长。

东鹏特饮的时代,来了。
 

04

结语


当我还是一个艺术系学生的时候,老师常对我们说一句话:“学我者活,似我者死”
 
当年很多人学齐白石的对虾都不得要领,但齐白石的一个关门弟子许麟庐,他模仿齐白石的对虾,外人根本猜辨不出真假,许麟庐为此很得意。齐白石看在眼里,然后就有了这句话。
 
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诫大家:学不到精粹,多“像”亦是无用,反而灭了自己的优势。
 
东鹏特饮学红牛,却不似红牛,好的学了,其余按照自己的特点继续发扬:

硬是把红牛没走的路全都走完,搞了一波“农村包围城市”,结果还真不累不困——

连续15个涨停板,市值直奔千亿。

然而,东鹏特饮目前还是“南方饮料”,在北方市场,还是以“困了累了”的红牛为主。东鹏上市之后要保持增长,就必须打开北方市场,把红牛手上那57%的份额再挖过来一点。

据说东鹏已经挖到了香飘飘、加多宝等高管,准备攻打北方市场。那就拭目以待吧。

噢,如果还有人非说东鹏特饮Low,请告诉TA,那叫“降维打击”





感谢 有信云CSO/弯弓Digital外部专家朱建明 
对本文的支持

本文为公众号「私域流量观察」原创

转载、投稿、商务合作请扫码联系作者


另外,弯弓Digital持续招募编辑、商务
有意请扫码砸简历

第三届营销数字化大会精彩内容,点击蓝字回顾

《花几个亿请顶级咨询公司改革,到底值不值?立白数字化转型内参》

如何在凌晨一点发现用户秘密?景栗深度解析300万私域的精准运营方法

白酒渠道有「4高」,这些老毛病怎么治?

28万字实录,1500名听众,全城最热,这场营销数字化大会为何被撑爆场?

MarTech图谱6.0+报告免费领取!数字技术将如何改写商业?

《埃森哲张帆专访:中国数字化进入“无人区”》

《专访谢明:我要打造中国白酒的"波尔多"》

《揭秘 !联合利华、阿里巴巴、资生堂都在用的内容营销黑科技》

《用户体验如何成就“中国最贵光瓶酒”?汤司令独家揭秘李渡酒数智化专访》

《专访开山白酒创始人唐炜:用私域的打法做品牌,更注重与人的深度链接》

《专访易企秀创始人:内容中台是私域营销的新基建》

《沈欣:未来五年营销数字化是核心,当下最困难的事情有两点》

《秦朔:从企业数字化到营销数字化,需要来一次灵魂革命》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